光潔度與粗糙度Ra、Rz數(shù)值對照換算表(單位:μm)
表面光潔度 | ▽1 | ▽2 | ▽3 | ▽4 | ▽5 | ▽6 | ▽7 | |
表面 粗糙度 | Ra | 50 | 25 | 12.5 | 6.3 | 3.2 | 1.60 | 0.80 |
Rz | 200 | 100 | 50 | 25 | 12.5 | 6.3 | 6.3 | |
表面光潔度 | ▽8 | ▽9 | ▽10 | ▽11 | ▽12 | ▽13 | ▽14 | |
表面 粗糙度 | Ra | 0.40 | 0.20 | 0.100 | 0.050 | 0.025 | 0.012 | - |
Rz | 3.2 | 1.60 | 0.80 | 0.40 | 0.20 | 0.100 | 0.050 |
另附:表面粗糙度國際標(biāo)準(zhǔn)
標(biāo)準(zhǔn)等級代號 | 表面粗糙度 | 加工工具(方法) | 加工材料及硬度要求 | 光度描述 | |||
粗研磨砂粒粒度 | 精研磨砂粒粒度 | 鉆石膏拋光 | |||||
SPI(A1) | Ra0.005 | S136 | 54HRC | 光潔度非常高,鏡面效果 | |||
8407 | 52HRC | ||||||
SPI(A2) | Ra0.01 | DF-2 | 58HRC | 光潔度較低,沒有砂紙紋 | |||
XW-10 | 60HRC | ||||||
SPI(A3) | Ra0.02 | S136 | 300HB | 光潔度更低一級,但沒有砂紙紋 | |||
718SUPREME | 300HB | ||||||
SPI(B1) | Ra0.05 | 沒有光亮度,有輕微3000#砂紙紋 | |||||
SPI(B2) | Ra0.1 | 沒有光亮度,有輕微2000#砂紙紋 | |||||
SPI(B3) | Ra0.2 | 沒有光亮度,有輕微1000#砂紙紋 不辨加工痕跡的方向 | |||||
Ra0.4 | 精加工:精車\精刨\精銑\磨\鉸\刮 | 微辨加工痕跡的方向 | |||||
Ra0.8 | 精加工:精車\精刨\精銑\磨\鉸\刮 | 可辨加工痕跡的方向 | |||||
Ra1.6 | |||||||
Ra3.2 | |||||||
Ra6.3 | |||||||
Ra12.5 | |||||||
Ra25 | |||||||
Ra50 |
中美表面粗糙度對照表 | |||
中國舊標(biāo)準(zhǔn) ( 光潔度 ) | 中國新標(biāo)準(zhǔn) ( 粗糙度 ) Ra | 美國標(biāo)準(zhǔn) ( 微米 ),Ra | 美國標(biāo)準(zhǔn) ( 微英寸 ),Ra |
▽ 4 | 6.3 | 8 | 320 |
6.3 | 250 | ||
▽ 5 | 3.2 | 5 | 200 |
4 | 160 | ||
3.2 | 125 | ||
▽ 6 | 1.6 | 2.5 | 100 |
2 | 80 | ||
1.6 | 63 | ||
▽ 7 | 0.8 | 1.25 | 50 |
1 | 40 | ||
0.8 | 32 | ||
▽ 8 | 0.4 | 0.63 | 25 |
0.5 | 20 | ||
0.4 | 16 |
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法
從量測儀器上,我們多可獲得工件表面不規(guī)則狀況的放大結(jié)果,而此一結(jié)果 常被稱為"表面輪廓圖"(surface profile)。當(dāng)儀器的尖筆正沿著工件表面 進行掃描時,其垂直方向的運動乃可被放大而被繪制下來,且在同時,我們亦 可直接自儀器上讀出在該處工件表面上的表面粗度算術(shù)平均值究竟為多少。
在1930年以前,這完全是要憑觸覺來建立標(biāo)準(zhǔn)。檢驗時必須使用一系列具有不同粗度的試片,工廠人員在使用這些試片時,先用他的手指甲劃過標(biāo)準(zhǔn)的試片表面,然后再劃過他制造出來之工件的表面,當(dāng)感覺這兩個表面具有相同的粗度時,則工件表面便被認為足夠光滑了。在表面密封、滾珠軸承、齒 輪、凸輪或軸頸等應(yīng)用場合,表面光度對于設(shè)備的功能能否發(fā)揮影響很大,有 人發(fā)現(xiàn),設(shè)備的性能與對數(shù)的表面光度值成線性的變化關(guān)系。
也就是說,要使 性能提高一倍時,平均的波峰到波谷的粗度值必須減低十倍。于是乎,對表面 粗糙度量化的要求也就產(chǎn)生了。
圖 1 表面輪廓包含了粗糙度曲線與波浪起伏的曲線
表面輪廓斷面曲線中,包含了粗糙度曲線與波浪起伏的曲線(圖 1),一般 說來波浪起伏的曲線是屬于輪廓量測的范圍,其值遠大于表面粗糙度之值(有 關(guān)輪廓量測請參閱第六章),但也有將表面輪廓斷面兩種曲線分開或合并考慮的作法,因此也就有了各種表面粗糙度之定義,如表 1.
盡管各種表面粗糙度之定義有那么多,一般表面粗糙度之表示法只有下列 三種:Ra(中心線平均粗糙度)、Rymax(最大高度粗糙度)、Rtm (十點平均粗 糙度),現(xiàn)分述如下:
圖 2 中心線平均粗糙度之測量長度L
1. Ra :中心線平均粗糙度
若從加工面之粗糙曲線上,截取一段測量長度L(圖 2) ,并以該長度內(nèi) 粗糙深之中心線為x軸,取中心線之垂直線為y軸,則粗糙曲線可用y = f(x)表之。以中心線為基準(zhǔn)將下方曲線反折。然后計算中心線上方經(jīng)反折后之全部曲 線所涵蓋面積, 再以測量長度除之。所得數(shù)值以μm為單位, 即為該加工面 測量長度范圍內(nèi)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值, 其數(shù)學(xué)定義為:
中心線方向細分單位等間隔后取各分段點所對應(yīng)之 hi 值,利用下式可 得到 Ra的近似: (圖 3)
圖 3 測量長度范圍內(nèi)之中心線平均粗糙度值Ra的近似
中心線在表面具有曲度或形狀誤差時,則成曲線,粗糙度沿此曲線量取。測量長度限于量具大小而無法涵蓋整個機件表面,因此,一次量取求得之Ra 只是表面某部分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,故應(yīng)在被測物表面多選幾個不同的位 置測量,將全部測得之Ra取其算術(shù)平均值則為表面的中心線平均粗糙度。
圖 4 最大高度粗操度
2. Rymax :最大高度粗糙度(圖 4)
由表面曲線上截取基準(zhǔn)長度L做為測量長度,如圖所示,自該長度內(nèi)曲線之 最高點與最低點,分別畫出與曲線平均線平行之線時,該二線之間距即為最大 粗糙度,也就是測量長度內(nèi)沿垂直方向量取最高點與最低點之距離。Rymax 值以μm 為單位,并在數(shù)值后加上小寫字母s以區(qū)分 Rymax 值。若由粗糙曲 在線截取基準(zhǔn)長度L做為測量長度,則量測之值亦稱為最大高度粗糙度,但符 號改為 Rt , 使用時須注意。
圖 5 Rtm :十點平均粗糙度
3. Rtm :十點平均粗糙度(圖 5)
由表面曲線上截取基準(zhǔn)長度L做為測量長度,求出第三高波峰與第三深波谷 ,分別畫出二條并行線,兩并行線間距即為十點平均粗糙度值Rz其值以μm為 單位,并在數(shù)值后加上小寫字母z以區(qū)別另兩種粗糙度。 三種粗糙度數(shù)值間之關(guān)系約為:4 Ra ? Rymax ? Rtm